4月1日,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得悉:兵马俑1号坑微生物研讨获得重要发展。研讨人员相关剖析兵马俑1号坑微生物与土壤环境相关性因子,获得一系列研讨效果,为兵马俑1号坑微生物的研讨与防治供给了根底数据。相关研讨效果已在世界微生物学范畴尖端期刊《微生物学前沿》宣布。
兵马俑1号坑展厅于1979年建成并向大众敞开。经过多年开掘与揭露展览,俑坑内的土遗址产生不同程度劣化。微生物病害是劣化原因之一,并与土壤外因存在联络。研讨人员在1号坑4个区域收集代表性土壤,进行微生物菌群剖析和生理生化性质检测,剖析了微生物多样性,并与土壤环境相关性因子进行了相关剖析。
研讨人员发现,兵马俑1号坑展厅开掘区土壤中存在很多嗜碱贪铜菌。该菌可以代谢铜,对铜质文物形成潜在损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经过试验室气体挥发性抑菌试验,发现大蒜素有望成为一种有用的抑菌剂,避免土遗址遭到病害微生物的损害。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该研讨是博物院青年敞开课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保存环境微生物剖析和综合操控技能讨论研讨》的赞助效果,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讨院协作完结。(记者赵茁轶)